当前位置:首页 > 加工贸易 > 正文

加工贸易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

简述信息一览:

走私犯罪|加工贸易企业擅自内销保税货物如何处罚?

若海关对贵司的走私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将没收走私货物,并根据情况处以偷逃应纳税款3倍以下罚款。对于已经内销的货物,无法没收,海关应追缴上述走私货物的等值价款。同时,涉及的其他违法问题,如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处置保税料件、短少保税料件、不依照规定办理交付手续等,也应依法进行处罚。

对于这些行为,根据条例,将进行严厉的处罚,如没收走私物品、违法所得,罚款金额可达百万或十万。对于专门用于走私的工具或物品,多次用于走私的将被没收。此外,与走私者勾结提供便利的,将被视为共同当事人并接受处罚。对于报关企业及人员,如构成犯罪或多次走私,将面临注册撤销和从业资格取消的惩罚。

 加工贸易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海关总署令第76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违法内销或者转让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处罚办法》。该法规由署长钱冠林在1999年9月14日发布,并通过印发通知的形式传达给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和相关院校。

第九条明确了针对上述行为的处罚,如走私禁止进出口货物可处以高额罚款,走私限制进出境货物但未逃税的,将没收走私物品并罚款;偷逃税款的,将没收货物并处以偷逃税款三倍以下罚款。对于专门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和物品,若多次用于走私,将予以没收;特制设备用于走私也将加重处罚。

擅自销售保税货物的行为首先要符合第一百五十四条才能依据第一百五十三条定罪量刑。符合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擅自销售加工贸易保税货物的行为”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一种特殊形态,与直接适用一百五十三条的走私行为,有不完全相同的构成条件。

 加工贸易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走私犯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故意违反海关法等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禁止进出境和其他应缴纳关税、进出口环境海关代征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以及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税款,擅自将保税货物、特定减免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如何认定加工贸易中的假出口走私?

加工贸易中的来料进口是免税的,进口向海关申报时,每个加工再出口的成品对应的进口辅料的单耗中有体现,并且备案中已申报成品出口期限。如果这个成品用于一般贸易的出口,那么就算是逃税了,逃的是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等。还有一种是不出口成品,在国内销售,算是假出口走私。

虽然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出国(边)境,但***取隐匿、伪装、假报等欺骗手段,逃避海关监管、检查,非法盗运、偷带或者非法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的。

二)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量标准,且属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使用特种车辆从事走私活动,或者造成文物严重毁损、无法追回等情形的。

如果偷逃税款未达到二十万,或虽达到但存在其他情形,贵司的行为则构成走私行为。《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七条第(三)项规定,违反海关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是走私行为。

当前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贸易摩擦增多,外贸风险加大,反倾销诉讼增多,贸易摩擦的产品和行业结构不断扩大。 我国外贸实践中存在着轻视“原产地”规则以及“原产地”规则本身不完善的问题,影响出口产品的国产化率和发展关键性高新技术。 我国加工贸易中国内价值链过短及因此使得商品附加值低,影响发展后劲和利润分配。

2、二是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严重,扰乱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冲击国内市场,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由于与海上走私和闯关走私相比,加工贸易走私更具隐蔽性。这几年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的情况呈不断上升的势头。三是增大贸易摩擦,影响扩大出口和出口创汇。

3、但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化的扁平世界里多是加工贸易的产物,很多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这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需要升级,如果比较优势能够处于分工的高端,才能成为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在全球蔓延并威胁到我国的实体经济。

4、山东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产业向国内转移力度的加大,山东将有更多的地区参与加工贸易。今后,在巩固和扩大山东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成果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视野,着眼于东西地区合作,推动形成山东东西地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关于加工贸易下的走私渠道,以及加工贸易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